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

授权 实用新型
CN217312038U
专利文献
  • 申请进度
  • 基础信息
  • 法律状态
  • 权利要求
  • 说明书
  • 附图

申请进度

专利申请
2022-03-23
授权
2022-08-30
预估到期
2032-03-23

基础信息

基本信息
申请号 CN202220643882.3 申请日期 2022-03-23
授权公告号 CN217312038U 授权公告日 2022-08-30
优先权号 - 优先权日 -
IPC分类号 B01D9/02;B01D29/01;B08B3/10 CPC分类号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受理局 中国
简单法律状态
有效
法律状态
授权
申请/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 中化国际新材料(河北)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帅珂,商建,杨艳丽,谢志强,胡少华,王晓晓
申请人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联盟路707号 申请人邮编 050061
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西江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架;结晶器,设置在支撑架上,结晶器具有投料口、结晶腔和出液口,投料口与出液口均与结晶腔连通,投料口位于结晶器的顶部,出液口位于结晶器的底部,结晶腔用于放置原料并从原料中析出结晶体;筛板,设置在结晶腔内,原料位于筛板上,筛板能够过滤结晶体。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实验效率低的问题。

法律状态

1
2022-08-30
授权

权利要求

1.一种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架(10);结晶器(2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所述结晶器(20)具有投料口(211)、结晶腔(221)和出液口(222),所述投料口(211)与所述出液口(222)均与所述结晶腔(221)连通,所述投料口(211)位于所述结晶器(20)的顶部,所述出液口(222)位于所述结晶器(20)的底部,所述结晶腔(221)用于放置原料并从原料中析出结晶体;筛板(30),设置在所述结晶腔(221)内,所述原料位于所述筛板(30)上,所述筛板(30)能够过滤所述结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换热夹套(40),设置在所述结晶器(20)的外周,所述换热夹套(40)具有换热进口(41)、换热出口(42)以及换热腔,所述换热进口(41)和所述换热出口(42)均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换热进口(41)位于所述换热出口(4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20)上还设置有搅拌口(212),所述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搅拌杆(50),所述搅拌杆(5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搅拌端,所述搅拌端穿过所述搅拌口(212)并位于所述结晶腔(221)内,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结晶器(20)的外侧,所述搅拌杆(50)能够搅拌原料;驱动件(60),与所述连接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0)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5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20)上还设置有测温口(213),所述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测温件(70),所述测温件(70)由所述测温口(213)伸入所述结晶腔(221)内,所述测温件(70)用于测量所述结晶腔(221)内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口(213)和所述搅拌口(212)均位于所述结晶器(2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20)上设置有阀门(24),所述阀门(24)设置在所述出液口(222)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20)的底部具有排液管段(25),所述出液口(222)位于所述排液管段(25)的底部,所述排液管段(25)上还设置有真空口(251),所述真空口(251)用于与真空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器(20)包括:盖体(21),所述投料口(211)设置在所述盖体(21)上;主体(22),所述主体(22)顶部具有开口,所述盖体(21)盖设在所述开口处,所述主体(22)的底部具有所述出液口(222),所述筛板(30)设置在所述主体(22)内;收集瓶(23),位于所述主体(22)底部,所述收集瓶(23)的瓶口对应所述出液口(222)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包括:底座(11);支撑杆(12),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支撑卡盘(13),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2)上,所述支撑卡盘(13)用于固定所述结晶器(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2)为管状结构。

说明书

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晶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通常使用烧杯和布氏漏斗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结晶实验时,需要将原料放入烧杯中,通过水浴或者油浴熔融结晶,结晶后通过布氏漏斗进行固液分离,结晶析出的晶体再放回烧杯中洗涤,再经过过滤后得到相应的结晶产品。但是通过上述方式,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实验装置,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杂质,同时实验无法连续化,操作过程繁琐,实验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实验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架;结晶器,设置在支撑架上,结晶器具有投料口、结晶腔和出液口,投料口与出液口均与结晶腔连通,投料口位于结晶器的顶部,出液口位于结晶器的底部,结晶腔用于放置原料并从原料中析出结晶体;筛板,设置在结晶腔内,原料位于筛板上,筛板能够过滤结晶体。

[0005]进一步地,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换热夹套,设置在结晶器的外周,换热夹套具有换热进口、换热出口以及换热腔,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均与换热腔连通,换热进口位于换热出口的下方。

[0006]进一步地,结晶器上还设置有搅拌口,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搅拌杆,搅拌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搅拌端,搅拌端穿过搅拌口并位于结晶腔内,连接端位于结晶器的外侧,搅拌杆能够搅拌原料;驱动件,与连接端驱动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搅拌杆转动。

[0007]进一步地,结晶器上还设置有测温口,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测温件,测温件由测温口伸入结晶腔内,测温件用于测量结晶腔内的温度。

[0008]进一步地,测温口和搅拌口均位于结晶器的顶部。

[0009]进一步地,结晶器上设置有阀门,阀门设置在出液口处。

[0010]进一步地,结晶器的底部具有排液管段,出液口位于排液管段的底部,排液管段上还设置有真空口,真空口用于与真空泵连接。

[0011]进一步地,结晶器包括:盖体,投料口设置在盖体上;主体,主体顶部具有开口,盖体盖设在开口处,主体的底部具有出液口,筛板设置在主体内;收集瓶,位于主体底部,收集瓶的瓶口对应出液口设置。

[0012]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底座;支撑杆,设置在底座上;支撑卡盘,设置在支撑杆上,支撑卡盘用于固定结晶器。

[0013]进一步地,主体为管状结构。

[00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原料由投料口投入结晶腔中,原料位于筛板上,原料析出晶体后,析出后的液体由出液口排出;同时,蒸馏水也可由投料口投入结晶腔中,蒸馏水对晶体洗涤后,蒸馏水由出液口排出。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结晶操作与洗涤操作后的固液分离,这样能够维持结晶体系的温度,避免其余杂质的析出,同时结晶、过滤和洗涤能够在同一装置内完成,减少实验步骤,使得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8]10、支撑架;11、底座;12、支撑杆;13、支撑卡盘;20、结晶器;21、盖体;211、投料口;212、搅拌口;213、测温口;22、主体;221、结晶腔;222、出液口;23、收集瓶;24、阀门;25、排液管段;251、真空口;30、筛板;40、换热夹套;41、换热进口;42、换热出口;50、搅拌杆;60、驱动件;70、测温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架10、结晶器20和筛板30。结晶器20设置在支撑架10上,结晶器20具有投料口211、结晶腔221和出液口222,投料口211与出液口222均与结晶腔221连通,投料口211位于结晶器20的顶部,出液口222位于结晶器20的底部,结晶腔221用于放置原料并从原料中析出结晶体。筛板30设置在结晶腔221内,原料位于筛板30上,筛板30能够过滤结晶体。

[0021]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原料由投料口211投入结晶腔221中,原料位于筛板30上,原料析出晶体后,析出后的液体由出液口222排出;同时,蒸馏水也可由投料口211投入结晶腔221中,蒸馏水对晶体洗涤后,蒸馏水由出液口222排出。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结晶操作与洗涤操作后的固液分离,这样能够维持结晶体系的温度,避免其余杂质的析出,同时结晶、过滤和洗涤能够在同一装置内完成,减少实验步骤,使得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2]进一步地,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换热夹套40,换热夹套40设置在结晶器20的外周,换热夹套40具有换热进口41、换热出口42以及换热腔,换热进口41和换热出口42均与换热腔连通,换热进口41位于换热出口42的下方。换热液体由换热进口41流入换热腔中,由换热出口42流出,换热进口41位于换热出口42的下方,如此能够使得换热液体在换热腔中充分循环流动,进而能够使得结晶腔221中的原料均匀地升温或降温,保证结晶效果。

[0023]其中,结晶器20上还设置有搅拌口212,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搅拌杆50和驱动件60。搅拌杆5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搅拌端,搅拌端穿过搅拌口212并位于结晶腔221内,连接端位于结晶器20的外侧,搅拌杆50能够搅拌原料。驱动件60与连接端驱动连接,驱动件60用于驱动搅拌杆50转动。驱动件60驱动搅拌杆50转动,能够使得搅拌杆50均匀转动,使得原料中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加快结晶进程,同时,也能够防止原料中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0024]进一步地,结晶器20上还设置有测温口213。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还包括测温件70,测温件70由测温口213伸入结晶腔221内,测温件70用于测量结晶腔221内的温度。测温件70伸入结晶腔221内,能够更为准确、及时地得知结晶器20中的温度,便于调整换热腔的换热液体的温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结晶效果。

[0025]具体地,测温口213和搅拌口212均位于结晶器20的顶部。如此设置,能够防止原料从测温口213和搅拌口212泄露,避免原料的泄露,保证结晶实验的准确性,同时符合结晶实验的卫生要求。

[0026]其中,结晶器20上设置有阀门24,阀门24设置在出液口222处。在结晶过程中,阀门24关闭,防止原料或者母液泄露,在过滤和洗涤过程中,阀门24开启,使得母液由出液口222排出。其中,可以将阀门24设置为四氟开关,四氟开关耐腐蚀,如此能够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

[0027]进一步地,结晶器20的底部具有排液管段25,出液口222位于排液管段25的底部,排液管段25上还设置有真空口251,真空口251用于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能够通过真空口251对原料进行抽滤操作,便于结晶后晶体与母液的分离,使得晶体与母液分离更加彻底。

[0028]具体地,结晶器20包括盖体21、主体22和收集瓶23。投料口211设置在盖体21上。主体22顶部具有开口,盖体21盖设在开口处,主体22的底部具有出液口222,筛板30设置在主体22内。收集瓶23位于主体22底部,收集瓶23的瓶口对应出液口222设置。其中,盖体21可以与开口通过磨砂卡盘固定连接,如此既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容易拆卸与安装;也可以将排液管段25放置在收集瓶23内,收集瓶23的瓶口设计为磨砂瓶口,如此能够增大排液管段25与收集瓶之间的摩擦,防止滑落,同时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吻合度,减少杂质进入收集瓶23的可能性;盖体21、主体22和收集瓶23可以采用透明玻璃材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实验进程。采用上述结构,结晶器20采用分体设计,盖体21、主体22和收集瓶23容易拆卸,这样方便对结晶器20进行清洗,便于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后续的使用。主体22的底部可以为平面,也可设置为漏斗型。

[0029]其中,支撑架10包括底座11、支撑杆12和支撑卡盘13。支撑杆12设置在底座11上。支撑卡盘13设置在支撑杆12上,支撑卡盘13用于固定结晶器20。如此设置,便于对结晶器20的固定安装,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其中,支撑卡盘13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杆12上,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结构尺寸的悬浮式熔融结晶实验装置;也可以在底座11下方设置支撑脚,这样能够减少底座11所受到的污染。

[0030]具体地,主体22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能够提高换热腔的导热效率,使得原料更为均匀受热,便于晶体的析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22也可以为直径较大的杯形结构。

[003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2]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34]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35]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摘要附图

说明书附图